要创业?先学会“遗体解剖”!【组图】
第三项是团对的组成,技术、财务、市场营销的搭配是否得当,能否同心同德接受考验,关系成败。
四大原因导致创客失败
第四项是市场竞争。一个好主意,有成群的人来追逐,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尤其在融资方面,能弄到钱就是老大。在剧烈竞争的过程中,必定有出局者。
挑选创业的地点也极为重要,要寻一个人才聚拢的地方,虽然成本高,竞争激烈, 但是消息灵通,成功几率绝对强于运作成本低的僻静地区。创业要利用集群效应 (cluster effect) 带来的方便和人脉关系,所以美国加州的硅谷聚拢了前沿的高科技创业;亚马逊挑选在西雅图创业,借重已经存在的高科技人才和配套的网络, 深圳能吸引大量的科技人才,也是基于已有的硬件和软件的实力。
众所周知,创业维艰。在美国,新创企业一年下来有四分之一被淘汰,两年后存活的惟独原先的一半。在众多失败个案中找觅失败的原因,要比像大海捞针似的寻成功规律更容易有收获。一家做风投数据库的公司 CB Insights,研究了101 个案例,寻出了不下20 种导致创业夭折的因素。比起学习光鲜励志的成功案例,“遗体解剖”的分析方式当然要忧伤沉闷,但是得出的经验教训,能指点后来创业者幸免重蹈覆辙,贡献巨大。
周乃蓤,世界经理人总编,曾任路透社资深记者,清华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全球财经项目创始人及主任,著有《国际财经新闻知识与报道》。
目前国内经济和外贸市场都处于一个调整期,经济增速放缓,创业的大环境不算很好。加上过去一年深圳房价暴涨,让大量互联网人才和产业远离,更加不利创业。
华尔街日报一篇报导 指出在传统创造业和出口业不振的情况下,政府看似把推动创业和创新当作应对经济放缓的短期补救措施 , 反而造成了创业一哄而上的现象。一些匆忙投资建立孵化器和众创空间的人对这些行业也不了解,创业空间的快速增长已导致过剩。浮上孵化器太多,服务的创业公司反而寥寥的情况。
第二项导致失败的原因是现金流出了问题,早期资金不脚,支撑不下去,或是在融资后过度消耗都可能导致现金危机。在面临断炊的情况下,士气瓦解,创业者只能认输。
这四项之外,其他因素都多少和上述有关。如商业运作模式的考量:创业一开始就必须想到如何打开市场,如何产生现金流;品质的问题,如何定价,怎样突出与之同类产品的差异等,属于技术上的问题。 还有市场营销的手段、服务客户是否到位、推出产品的时光和地点等。有的时候,产品好、有潜力,可是时机不对,操之过急反而把原来一盘好棋给下输了。
创客成功要注意天时地利人和
李克强总理连着两年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创新“。他说创新是进展的首要动力,必须摆在国家进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来推动产业升级。中央和地方政府响应号召,通过 提供补贴、税收优惠等政策来鼓舞“创新空间”的进展。深圳市政府公布的《深圳IT 产业进展报告》显示利用已具有的电子创造业的优势,建了大量的创客空间,IT 类的创客人数已超过1 万人。但是这种粗放的扶持方式,边际效应递减,产出与投入相比,越来越小,不是长期的方法。
经济周期对创业来说,好比顺风还是顶风。要是刚成立企业就遇上金融危机的寒流,就难上加难。创业有热情没有办法不行,有本事但是热情跟不上,或者热情在艰难中冷却,力不从心,自己打退堂鼓,就怨不得外界的因素。
美国制定产业政策也面临同样的问题,联邦和地方政府多年来不遗余力地支持创业,热点资讯网 ,希翼能多出几个苹果、谷歌、亚马逊之类的成功创新企业。最近一份报告分析了四十多年创业的数据,企图在新创业的群体中侦察出最有进展潜力的企业,遗憾的是,这项研究并没有寻到早期就能看出日后成功的迹象。亚马逊成立于1994 年,当时没有人预测到这家不起眼的网上售书商会进展到目前的规模。
创业中途为了适应市场环境,有时不得不做大幅度的调整,改辕易辙势必带给团队很大的冲击,对内对外都要重新部署;但是不顾外界变化,倔强地依照原定计划举行,也可能导致加速的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