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讯网,只关注热点资讯!

中国农业将来啥样?英媒:来看看“智能蔬菜农场”[图]

07-17栏目:智能汇

利普森的团队获得了在东南亚5个遗址中出土的18具人类骨骼遗骸的DNA,这些遗址的年代可以追溯至距今4100年至1700年之间。这些遗址位于越南、缅甸、泰国和柬埔寨。

参考消息网7月15日报道 英媒称,福建省安溪县的一家企业正在开拓智能农场蔬菜在自动化环境中高效生长,这可能会是中国农业的将来。

报道称,在过去20年里,不断积存的考古证据表明东南亚的水稻种植浮上在迄今4500年至4000年前之间,同时出土的工具和陶器显示了与中国南方的联系。目前存在于从越南到印度之间地区的南亚语系语言中包含有表示水稻和农业的词语,表明来自中国南方的古代移民讲的是一种南亚语系语言。不过,有关南亚语系发源于何处,以及从中国传播到东南亚的是否是有关农耕实践的知识——而非农民本身——的疑问仍然存在。

他还说,受到严格操纵的环境不仅能加快生长周期,还能让研究人员制造出适合特定需求的蔬菜。(编译/何金娥)

报道称,该项目10年来已经给中国农民节约了超过122亿美元(约合人民币771亿元)。

按照研究人员的建议去做取得了效果。本月发表在《自然》杂志上的研究报告说,水稻、玉米和小麦的产量平均增加了11%,对化胖的使用量则减少了15%。总体来看,进入自然环境当中的氮胖数量减少了大约120万吨。

显然,随着中国农村人口继续老龄化,假如不对中国农业部门举行修补,这可能会成为将来的累赘。虽然无数人认为这些措施来得太晚,但它们终于似乎成为北京长期计划的组成部分。

报道称,但中国的方针正在发生改变。2016年,中国政府愿意村庄向大型农业综合企业转让土地,这使得合并的前景首次变得更加现实。更关键的是,政府还把注意力集中于推动面积较小的农场实现现代化,实施某些环保标准,并关心引导农民从事乳制品、肉类和其他高附加值农业。依据2月份宣布的这项新政策愿景,北京希翼到2035年彻底改革中国农业。

比如,科研人员建议中国东北地区的水稻种植者将使用的氮胖数量平均减少20%,他们不应该在一年当中平均分配对氮胖的使用,而是重点对暮春时种植的作物施胖。他们还建议,在播种时缩短种子的间隔。

阅读量:100000+
推荐量: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