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讯网,只关注热点资讯!

医疗AI:“风口”还是“虚火”?[组图]

07-09栏目:智能汇

零氪科技联合创始人、首席临床运营官李丽平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医疗AI的门槛很高,算法专家和医学专家关注的方向不同,医学作为一个系统科学,数据的逻辑、建模、分层非常复杂和丰富。惟独算法专家和医学专家深度融合,彼此听懂各自的“语言”,才干解决这个问题。所以AI没有数据不行,惟独数据也不行,要有一大批能够唤醒沉默的病例和数据的复合型人才,才干走出最关键的一步。”

除了临床应用的脱节以及深耕医疗细分领域的匮乏,老娘驾到,带来的普适性AI进展困局外。宜远智能创始人吴志力还提到,在AI领域,不得不承认,最顶级的人才还没有大量涌进来,可能大部分在无人驾驶和在安防,医疗领域仍十分孤单。此外,AI算法人才与医学人才知识体系不同,如何融合各自优势发挥最大价值,也是值得企业思量的方向。

拥有强大人工智能人才和技术储备的传统互联网巨头也纷纷布局医疗人工智能。阿里健康与万里云联合推出医疗AI产品“Doctor You”,腾讯推出医疗影像AI产品,讯飞医疗推出了影像辅助诊断系统、智医助理。

有数据显示,人工智能+辅助诊疗潜在市场空间巨大,至少是万亿级以上的营收规模。尽管如此,人工智能医疗目前仍是蹒跚学步的婴儿。

人工智能的东风早已吹到了医疗领域。

另一方面,除了辅诊领域,近年来投资动向也开始倾歪于AI+药物挖掘应用。立即深度学习技术应用于药物临床前研究,达到快速、准确地挖掘和筛选合适的化合物或生物;缩短新药研发周期、落低新药研发成本、提高新药研发成功率的目的。2015年,Atomwise基于现有的候选药物应用,使得人工智能算法在一天之内就成功寻到操纵埃博拉病毒的两种候选药物。

长岭资本创始人蒋晓冬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为什么我们对人工智能在中国医疗体系中的应用这么看好?因为在中国医疗体系中,医疗质量无法持续性,医疗资源,无论是基层还是头部,分配不平衡的情况都普遍存在,而且因错位机制引起乱象的问题也十分普遍。”

国内各类公司争相布局医疗AI赛道。医疗人工智能的进展迅猛,去年全年有超过28家创业公司获得融资,总额超过17亿人民币。

“AI领域真正小范围降地,单一的肺结节检测的最早也得一年以后。对于实现符合临床场景能够出报告的项目降地,至少还需要三年以上,”刘士远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要实现符合临床场景的降地,需要的是各个单一领域的复合学习与应用。”

“这个路程非常长,需要创新和突破,”刘士远说,“目前AI在影像科的应用还仅仅停留在病灶检测当中,没有符合临床场景的应用降地。无法实现从检测结节、举行分析到出具诊断报告的一体化进程。”

零氪科技目前与500多家三甲医院达成合作关系并建立数据中心。零氪医疗大数据平台已经聚拢 280多万份有效肿瘤患者病例,单病肿瘤渗透率超过60%。换言之,每年新增的肿瘤相关病例,60%都会进入零氪科技的系统中。

众多细分赛道中,以影像科为代表的辅助诊断领域一马当先。

在小范围AI医疗降地方面,刘士远指出,临床诊疗的压力最大,对AI降地的期待值也最高。另在影像科方面,对评片,胸部CT平扫、脊柱的磁共振检查都是医生工作强度大的重复性劳动,对AI的需求也自然更为迫切。

而在临床研究领域的实际操作中,需要解决的具体问题是合理科学招募患者样本和节省临床试验时光。“这就要求提前对设计方案举行切实有效的可行性评估,”李丽平补充道,“单纯的数据收集软件很简单,但是举行长期数据收集,处理分析结果则更有难度。零氪科技的主要进展方向则集中在大数据+差异化,从后台系统到科研服务多个环节形成闭环数据逻辑。”

“影像科医生每天写上百份报告,疲倦导致质量下落,这部分工作假如有一个好的AI助手解决,解放医生,投入更多时光举行病情研究和患者直接沟通才是故意义的。”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影像学与核医学科教授刘士远举例说道:“医院7000多元一份的PET-CT收到的纠纷,反而比120元一份一般CT要少,正是因为PET-CT实际操作中让患者更多得到了与医生直接的沟通。今后AI辅助医生进展路径,也应当更多还原医生本身价值。”

医疗AI的赋能之路,正是基于大数据的深度学习。

回到医疗领域,从全球创业公司实践来看,具体应用囊括洞察与风险治理、医学研究、医学影像与诊断、生活方式治理与监督、精神健康、护理、急救室与医院治理、药物挖掘、虚拟助理、可穿戴设备等。

与人类相比,AI最大优势在于计算高效,尤其在数据密集型、知识密集型、脑力劳动密集型行业里。

除了大数据和临床的结合,脑科学难题的攻克也同样制约着医疗AI进展。

针对神经网络对AI进展的促进作用,可以理解为神经网络是对大脑系统的模拟。人的大脑是复杂的,现阶段的摹仿仍停留在表层的神经细胞。此领域,作为国家重点进展方向的脑科学,要想真正取得突破也必定风雨兼程。

AI医疗的风口吹向重构医疗体系。

尽管医疗AI产品的尝试多种多样,但尚未真正降地,能够符合临床使用场景的产品仍缺席。目前能够在医院投入使用的多是科研合作与试验。

阅读量:100000+
推荐量: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