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讯网,只关注热点资讯!

携国企改革红利冲击IPO 中国铁塔或成港股年度募资王(组图)

07-16栏目:投资

  跳出传统国企模式

  中国铁塔在人员队伍上力求精干,核心业务抓在手上,非核心业务社会化外包,阶段性辅助性工作探究灵便用工。据介绍,截止到2017年底,中国铁塔共有15000多名员工,其中建设维护人员7700多人,与8万人的代维队伍形成了密切型合作伙伴关系。

  在前期试点基础上,中国铁塔2017年6月份启动了更大规模试点。试点验证了梯级电池相比于铅酸电池在循环寿命、能量密度、高温性能、运输安装等方面具有优势,也验证了中国铁塔通信基站是梯级电池的最佳应用场景。

  随着电动汽车市场规模不断增长,动力电池将迎来“报废潮”,但退役动力电池仍具有相当的容量和较为宽泛的使用空间,应用于基站备电、储能领域,具有一定优势。

  中国铁塔从2015年10月起在工信部相关司局和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指导下,积极探究动力电池回收及循环利用。

  实际上,作为拥有3200多亿元资产、运营188万个铁塔站址的典型的资产运营公司,资产遍布城乡,高度分散,如何高效精准运营治理,对于中国铁塔无疑是一个大挑战。

  方正证券研报指出,之所以105名治理人员就能协调治理全国1.5万人的庞大团队,中国铁塔构建的基于电子商务平台的新型物资采购模式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项制度改革打破国企传统的条条框框,稳步建立市场化的用人用工机制和基于绩效的薪酬考核体系;应聘到中国铁塔的员工,无论原有行政级别高低,一律取消,公司因事设岗,以岗定责,实现“去行政化”,规避了传统国企人多、机构臃肿等问题。

  在多家互联网公司赴港上市后,喧闹的港交所立即迎来一家低调的中国企业——中国铁塔,而这家企业兴许将成为今年截至目前港交所规模最大的 IPO。

  中国铁塔的保荐机构为中金和高盛,两者对其估值介于2180亿至3400亿元人民币。

  据《证券日报》记者了解,中国铁塔以共享为核心的商务模式、“规模化、集约化、高效化和专业化”的运营模式在前期路演沟通过程中也获得了境内外投资者充分认可。

  有券商TMT分析师在与《证券日报》记者交流时指出,铁塔公司本身成立时光比较短,可能是最年轻的一家央企,从整个公司的治理,包括公司运营模式来看,相对来说包袱比较小,有相对的制度优势。

  中国铁塔借助产业影响力,面对众多、分散的上游供给格局,搭建了铁塔类通信物资及服务的“O2O”平台——中国铁塔在线商务平台。平台采购范围包括铁塔、机柜、蓄电池等产品,以及土建施工、监理等服务,已基本涵盖铁塔公司工程建设与运行维护所涉及的所有物资和服务。新的采购模式不仅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建立全国统一价格的大市场,而且能带动引导上游供给侧产品的研发创新。这是在最受关注、最敏感的采购领域,中国铁塔的创新模式。

  中国铁塔目前拥有站址约188万个,假如按照一个基站消纳一部新能源汽车退役动力电池来算,将来可消纳将近200万辆新能源汽车退役动力电池。

  国企重组整合是国企改革的重点。十八大以来,央企先后完成中国南车与中国北车、宝钢与武钢、中国远洋与中国海运、中国国电与神华集团、武汉邮科院与电信科研院等20多组企业的重组,中央企业由117户调整至96户。

  以云南试点为例,由于当地电力基础设施降后,受天气影响停电频繁,导致铅酸蓄电池容量衰减严峻,循环寿命普遍较短。“将铅酸电池更换为梯级电池,既经济又高效,拿西双版纳通信基站站点来说,我们采购的梯级电池比同容量铅酸电池费用落低了5.8%;而梯级电池年消耗成本只占铅酸电池的31.4%。”说起动力电池梯级利用的好处,中国铁塔相关负责人给记者算了一笔经济账。

  中国铁塔的资产来源于三家运营商剥离的铁塔、机房等通信基础设施,人员也主要来自三家运营商。但“铁塔公司并不是三家运营商铁塔业务的简单拼盘”,而是跳出传统国企的思维模式,在体制机制上大胆创新,力求提高效率。

  但央企整合不仅是做减法,也在做加法,中国铁塔组建进展被国资委称为是央企做加法、举行专业化整合的范例。

  也有券商在与《证券日报》记者交流时表示,“美国三大铁塔公司上市是远远强于大盘走势的,这也说明铁塔资产是被海外投资者重点关注的,我们相信国内这边体量比较大,随着中国铁塔的上市,将来的估值包括市值水平肯定会有很好的表现。”

  在此基础上,中国铁塔又领先倡导并大力推动“通信杆塔”“社会杆塔”双向开放共享,统筹社会杆塔资源形成千万级站址资源库,支撑5G基站提前布局和国有资产功能放大,为社会资源集约共享、绿色进展探究出一条新路。

  数据显示,中国铁塔成立3年来,基站建设量相当于过去30多年行业建设的总量,快速、高效、经济地满脚了行业短期内集中爆发的上百万的巨量建设需求,助力我国建成全球最大4G网络;新建铁塔共享水平从14.3%大幅提升至70.4%,三年来相当于少建铁塔60.3万座,节省投资上千亿元,节省土地占用近3万亩,经济社会效益显著。

  中国铁塔在治理模式、机制体制上的创新,甚至是工作人员的工作风格和效率,无不颠覆了记者对传统国企的印象。

  探究动力电池梯级利用

  ■本报记者 马 燕 

  体制机制创新

  国企改革成果受市场看重

  “铁塔模式”有效盘活资产

  佟吉禄向记者表示,推进电池梯级利用,不仅有利于资源节省与环境爱护,有利于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健康进展,而且有利于保障电信网络运行质量,有利于中国铁塔创新进展和治理增效。

  这个范例最大的亮点就是形成了共享竞合的“铁塔模式”。中国铁塔组建过程中,涉及2000多亿元的存量铁塔资产整合难题。通过将铁塔实物资产转化为资本,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挪移三家电信企业按3:3:4股比出资、增资。在存量资产的注入上,按市场化交易来操作。完成存量资产注入后,通信铁塔由中国铁塔统一建设维护,由过去三家电信企业各自建设各自运营变为一家专业化建设,三家电信企业乃至全社会共享。

  规模优势当然突出,但也有业内人士向《证券日报》记者指出,中国铁塔最核心之处不在规模之大、站址之巨,甚至在先进运营模式的背后,市场看重的是国企改革的成果。

  实现治理增效

  数据显示,中国铁塔的劳动生产率明显高于国际同类公司:中国铁塔人均治理铁塔126个,人均治理资产超过2100万元;美国铁塔人均治理铁塔数则为30个。

  支撑高效率

  位于成都的中国西部国际博览城通信覆盖建设由中国铁塔统筹,其室内分布系统、电源机房配套、光缆传输全部为三家电信企业及经信委应急通信4家共享

阅读量:100000+
推荐量: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