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讯网,只关注热点资讯!

【河北40年·蜕变】揣着小手机去看大世界(图)

07-19栏目:通信

  郑中朝和手机的“不解缘”同样发生在万万千千一般河北家庭的身边。改革开放的四十年,经济社会的进展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的思想观念不断转变,让太多的“不可能”变成了日常......

原标题:【河北40年·蜕变】揣着小手机去看大世界

  经历了数字手机时代,小灵通闪亮登场了。郑中贤的爱人也瞅准了机遇,在县城的商贸圈盘了个店铺,卖起了小灵通,收入十分可观。“那个时候,每天买的人特别多,一天能卖30部是常有的事。我觉得从那个时候开始,人们就觉得手机开始变得重要了,没有手机就联系不到人啊。”郑中贤的爱人认为,随着人们外出活动半径的增加,沟通越来越密切,让手机从那时成为了必需品。但随着手机资费下调,小灵通的优势渐消逝,小灵通技术本身的局限性使得小灵通用户转为手机用户。

  大屏智能手机不仅仅是通讯交流的工具,还是消费、理财娱乐的全能终端,集订票、高铁订餐、网上购物、微信拜年、金融理财等功能于一体,带给了人们满满的安全感。

  20世纪90年代中期,被称为黑砖头的“大哥大”逐渐走进河北百姓的生活中,典型机型就是摩托罗拉3200。那时候,一部“大哥大”卖的很贵。“我记得当时是7000多元一个,每个月电话费还得5000元,可不是普通人能消费得起的,那个时候,我们单位有40多个人,惟独两三个人有。”郑中贤介绍说,拿着“大哥大”打电话,看着体面,但那可是个体力活儿,手机加上电池有一斤半重,端着边走边打,而且因网络不稳定,常常是电话打着打着就掉线,好多地方干脆没信号。

阅读量:100000+
推荐量: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