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讯网,只关注热点资讯!

开启将来 可见光通信悄然兴起【图】

07-14栏目:通信

产业链亟待完善

总体而言,VLC技术从起源至今经历了多年的研究和进展,虽然关于VLC的标准项目由来已久,但相关产业仍较为薄弱,产品方案竞争力不脚,进展目标不甚明确。随着工业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的兴起,VLC迎来了产业腾飞的重大机遇。业内各企业和研究机构应端正位置,看清形势,从低速通信和成像通信入手,寻准特定需求的应用场景,开拓性价比高、竞争力强的拳头产品,扩大产业影响力。随后逐步挖掘高速通信应用的潜力,强化关键技术创新,补齐产品线,实现产业高速进展和升级。

在标准方面,VLC标准起步较早、覆盖较广,但参与企业较少。2011年IEEE公布了第一版VLC标准802.15.7,主要参与企业包括英特尔、三星等多家企业和研究机构。但由于标准中定义的通信速率较低,通信方式挑选了较难实现的色域调制,故该标准并未得到相关企业的积极响应。

在美国,包括GE Lightings、ByteLight、Philips等在内的多家公司在超市中部署VLC定位导航系统,辅助商家透过追踪用户位置定位顾客的消费过程。在欧洲,Pure-LiFi公司尝试开拓并售卖短距离VLC无线上网模块;Marvel公司找求在G.hn芯片的基础上开展VLC通信芯片的开拓。在日本,东芝、NEC均公布了基于VLC的工厂生产线自动化通信系统。

VLC技术关注度提升

2015年IEEE和ITU-T先后启动了新的VLC标准项目。IEEE在2017年公布了802.15.7r1,专注于中低速的VLC通信(包括摄像头通信)。由于缺少相关企业的积极参与,高速VLC未能在802.15.7r1中形成标准化。在ITU-T的VLC标准项目中,参与企业主要是对VLC感兴趣的G.hn芯片厂家,找求在已有基础上实现VLC技术。在国内方面,关于VLC高速、中低速、摄像头通信的多个国标、行标项目已先后在国标委和CCSA立项,但参与单位均以科研单位为主,感兴趣且深度参与的企业较少。

在国内,深圳光启聚焦光子安全和光子支付领域,采纳VLC举行安全传输;华为、国家电网等公司开展VLC样机开拓。从器件角度看,现有VLC应用或产品对LED或光电探测器件的性能要求不高,国内基本可以实现自主研发与生产;通信芯片大多复用已有方案或在现有基础上举行二次开拓,尚没有成熟的VLC专用芯片。

推进VLC进展的“三大步”

在这一轮技术进步中,VLC理论逐渐被深入研究,包括自适应光路、预均衡、MIMO、OFDM、高阶编码调制等技术被应用于VLC中,使VLC的最高通信速率拓展至500Mbps左右,最远通信距离拓展至100米左右。2012年~2015年,国内以清华大学、复旦大学、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中科院半导体所等研究机构为主的科研机构开始逐渐重视VLC研究,国家科技部先后设立了VLC领域的“973”“863”等专项课题鼓舞相关理论与应用研究。

阅读量:100000+
推荐量: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