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讯网,只关注热点资讯!

评论:当通读宪法成为流行时尚[图]

07-06栏目:时尚

  当通读宪法成为新媒体平台的流行时尚,建设人人懂法、人人守法的法治社会就有了更加坚决的信心和希翼。杨洪茂(北京 学者)

  这一切,能让我们更加客观理性地看到,拥有一部长期稳定、执行有力的国家宪法是多么弥脚宝贵。也许还有不完善的地方,也许还有历史阶段的局限,随着新形势进展和新情况浮上,宪法还会举行第五次、第六次甚至更多次修正,但每一个公民都可以大声地说,这是我们中国人自己的宪法,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宪法,它能保证中国人民当家做主,它能保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它让我们的国家不再折腾,它让我们的社会不再动荡,它让中国老百姓安居乐业。

  宪法与我们关系如此之近,但在我们日常见到的文字中,很少会有宪法的条款浮上。没见到并不说明它不存在,相反,却是宪法无处不在。就像空气一样,虽然我们看不见、摸不着、闻不到,但我们时刻在呼吸着空气,每时每刻都不能没有空气。假如失去了空气,我们就会窒息;假如污染了空气,我们就容易生病。作为现行所有法律的母法,宪法的每一条规定,都与国家进展和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宪法是保障公民权利、阐明公民义务、规范国家运行、界定社会秩序的基础,宪法的这种地位是否稳固、作用是否发挥、实施是否有力,热点资讯网,直接决定了我们国家进展进程能否顺畅。实践证明,宪法执行得好、维护得好,就能使国家这艘巨型航船劈波斩浪、平稳前行。

  国家宪法日的设立,对国家来说是一个重要起点,作为一种纪念和宣传载体,维护宪法、宣传法治有了标志性事件。国家宪法日的度过,对公民来说同样是一个重要起点,在信息时代、新媒体时代,通读宪法、尊崇宪法有了更加丰富多彩的形式。正如一篇“转、评、点赞”较多的微帖中说的那样:“它(宪法)很长,字数无数,读起来也会有些枯燥,但读完它有助于我们更加了解这个国家的历史和进展,更加清晰自己的权利和义务,更加懂得国家进展和人民幸福休戚相关,更加尊重宪法、保护宪法、在各自身份岗位上都自觉执行宪法。”

  现今的人们很难体味没有宪法的日子,也无法穿越回溯到历史的某个片段去感受一番。因为没有感同身受,看问题往往就容易缺乏厚度,评价也容易缺乏辩证客观。我们需要站到时光的纵轴高处,用探底视角去观看中国法治史,从不同的历史刻度,看到中国法治进程一点一滴的进步。我们也需要站在世界地图的经线东侧,用平扫视角去观看世界各国的法治现状,从不同的经纬度,看到各国特别是进展中国家立法、司法、执法的蜿蜒艰苦。

  1949年9月29日,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人民政治商议会议第一届全体味议通过并颁布《中国人民政治商议会议共同纲领》。《共同纲领》不是正式宪法,但具有暂时宪法作用,并为国家宪法制定奠定了基础。1954年正式诞生新中国第一部宪法,此后于1975年、1978年、1982年,由全国人大分别通过不同历史阶段的宪法,前三部宪法实施时光加起来不到30年,第四部宪法实施已经超过30年。在改革开放事业推进过程中,依据国家面临的新形势和社会运行中浮上的新情况,宪法举行了4次修正。回忆这个过程,比较这个数据,可以看到党和国家探究依法治国道路的蜿蜒与特殊。

  昨天是首个国家宪法日。这一天,在微博、微信圈里悄然兴起一件流行事,就是倡导公民读一遍宪法。通读长达万字以上的宪法原文,对于法律工作者以外的人来说,并不是一件很轻松的事,甚至可以说是一件比较枯燥的事。但这件事在“短、平、快”特征十分明显的新媒体平台流行起来,确实令人耳目一新,也值得引起思量。

原标题:评论:当通读宪法成为流行时尚

阅读量:100000+
推荐量: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