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讯网,只关注热点资讯!

邓氏鱼图片简介:邓氏鱼能吃掉鲨鱼却为何物种竞争落败?[图]

05-17栏目:生活家
TAG: 社会 动物

邓氏鱼为本篇文章主要内容,下面是邓氏鱼图片简介:邓氏鱼能吃掉鲨鱼却为何物种竞争落败正文内容:

  邓氏鱼图片简介:邓氏鱼能吃掉鲨鱼却为何物种竞争落败

  邓氏鱼的外貌,给人以异常凶猛的感觉。强壮的类似于鲨鱼的纺锤形的身躯更接近现代鱼类的体形。头部与颈部覆盖着厚重且坚硬的外骨骼。虽然是肉食性鱼类,但无牙,代替牙的是位于吻部的头甲赘生,如铡刀一般,非常锐利。能切断、咬裂、粉碎任何东西。

  色素细胞显示,邓氏鱼背部颜色较深,腹部呈银色。体长11米左右,体重约4吨。这种鱼对它的食物毫不讲究,它吃鱼、任何海洋生物、鲨鱼甚至它的同类。且这看起来是邓氏鱼忍受消化不良的结果:它的化石常和被回吐的、半消化的鱼在一起。

  邓氏鱼看起来像是凶暴的猛兽:强有力的体格加上包裹着甲板的头部。这是一种泥盆纪海洋最凶猛的肉食动物,即使在4亿年后人们看到它的化石仍然会感到敬畏。它非常大,这意味着它可以一口将小型鲨鱼撕成两半。

  邓氏鱼生活在较浅的海域,拥有异常旺盛的食欲,使它成为当时最强的食肉动物。主要食物为鲨鱼、硬骨鱼、三叶虫、菊石、鹦鹉螺、盾皮鱼等。没有食物时还会食用自己的同类。

  古代鲨鱼、头足类(鹦鹉螺、菊石)、甚至自己的同类,都在它的食谱内。拥有如此旺盛食欲的邓氏鱼,却一直经受着消化不良的困扰,在发现的化石周围,经常能发现一些被回吐的、半消化的鱼的残骸。同时,也能发现一些邓氏鱼从胃部反刍出来的不能消化的食物残渣,比如其他盾皮鱼类的头甲和软体动物的碳酸钙质的外壳等。

  邓氏鱼,是恐鱼科的代表性成员和已知盾皮鱼家族中体型最大的成员,是生存于距今约3.6亿至4.15亿年前泥盆纪的一种拥有着惊人咬合力的巨型食肉厚皮鱼,是志留纪和泥盆纪海洋的绝对霸主。邓氏鱼是泥盆纪的最顶级掠食者,远远淩驾于其他动物之上。

  因为邓氏鱼的主要猎物是当时带有硬壳保护的头足类动物(如菊石,鹦鹉螺等)和带有硬甲保护的盾甲鱼,乃至于较小的同类,邓氏鱼必须拥有异常强大的咬合力。

  邓氏鱼有着惊人的吸力,位于当时海洋的食物链顶端,能一口将鲨鱼咬成两半,可以捕食泥盆纪海洋里的任何一种生物,它很可能是地球上第一个“百兽之王”;它的存在比陆上第一只恐龙的诞生还要早1.75亿年。

  邓氏鱼缺少真正的牙齿,而以两长条凹凸不平的刃片代替(如图中一颗颗“牙齿”实际上是两片刃片的一部分),可以咬断和粉碎任何东西。邓氏鱼的口腔机能非常独特,它依靠四个关节活动时产生的力量进行撕咬。这种独特的机能不仅可以产生极大的咬合力,还可以使得邓氏鱼以极快的速度来撕碎猎物。

  最大的雷尔泰邓氏鱼体重4000千克,长度9米,估测咬力可达5000千克一平方厘米,最大咬力5000千克末端,前端咬力300千克,是泥盆纪咬力最大的硬骨鱼。

  邓氏鱼活于泥盆纪时代(距今约3.6亿至4.15亿年前),生活在较浅的海域,拥有异常旺盛的食欲,使它成为李娜结婚照当时最强的食肉动物。在欧洲、非洲、北美洲的海洋都有发现。

  邓氏鱼能吃掉鲨鱼(图)

  邓氏鱼曾称霸原始海洋。

  据新华社北京11月29日专电生活在距今4亿年前的邓氏鱼被认为是史前海洋中最凶猛的捕食者。最近,美国研究人员通过一种生物机械装置模拟邓氏鱼的上下颚,最后得出结论:这种鱼的咬合力高达5吨。

  据外电报道,美国芝加哥自然历史博物馆和芝加哥大学的研究人员在邓氏鱼头骨化石的基础上构造了其肌肉组织的模型,然后由装有4个转动关节的特殊装置驱动头骨,电脑模型记录头骨的运动数据并在此基础上估算出了上下颚咬合时的力量。

  邓氏鱼没有真正的牙齿,只有两排锯齿状的骨刃。芝加哥自然历史博物馆鱼类馆馆长马克·维斯特尼特介绍说,论咬合力,邓氏鱼是鱼类中当之无愧的冠军,鲨鱼远远不是对手,就连最凶猛的大白鲨咬合力也只有邓氏鱼的一半左右,惟有大鳄鱼、短吻鳄和远古的暴龙方能与之媲美。

  研究还发现,邓氏鱼颚部张开的速度也快得惊人,约五十分之一秒,张开时造成的强大吸力能够把附近的猎物轻松地吸入嘴里。

  邓氏鱼生活在距今约4亿年前的泥盆纪,是最早的有颚脊椎动物之一。这种远古鱼体长约10米,重达3.6吨,头部包裹着坚硬的外壳。由于拥有无坚不摧的颚骨,这种鱼几乎什么都吃,甚至包括鲨鱼。

  一味贪大的邓氏鱼(图)

  来自美国芝加哥费尔德博物馆和芝加哥大学的科学家为证实邓氏鱼的强大咬合力,staff什么意思利用其头骨化石创建生物力学模型,模拟它的头骨运动方式和咬合力度,得知邓氏鱼的尖牙咬合力高达5000公斤,为霸王龙撕裂猎物时咬合力的4倍。

  这篇英国皇家学会《生物通讯》杂志2006年11月28日刊登的文章说,邓氏鱼长约10米,重达4000公斤,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牙齿,代之以长条嶙峋的刃片,刃片顶端极薄,咬合压强达每平方厘米5600公斤。而一个重约65公斤的女性,脚穿鞋跟面积0.5平方厘米的高跟鞋,对地面施加的压强也不过每平方厘米127公斤。为方便比较,科学家估算出霸王龙的咬合力为1360公斤;美洲短吻鳄的咬合力为963公斤;鲨鱼的咬合力有数百公斤;人类仅77公斤。

  科学家说,邓氏鱼不仅咬合力惊人,吸力也巨大。邓氏鱼能在1/50秒的时间内张开大嘴,用强大的吸力把猎物吸进胃里,巨大的吸力和强劲咬合力同集一身,使邓氏鱼成为罕见的生物。研究表明,邓氏鱼不仅吃硬壳的菊石(已灭绝的头足动物),和其他有甲鱼类,还捕食体积比自己的嘴大得多的生物。

  如今,几乎所有从事这项研究的人都认为,今天称霸海洋的鲨鱼在邓氏鱼强大的咬合力前不堪一击。邓氏鱼用力一咬,鲨鱼就会随之断成两截,科学家认为,同处泥盆纪的鲨鱼非但不是邓氏鱼的对手,还可能是它的捕食对象。科学家发现,正是在邓氏鱼及类似生物灭绝后,鲨鱼才开始进一步进化,体型变得更大。种类变得繁多。

  那么,邓氏鱼在与鲨鱼的竞争中是如何落败的呢?

  科学家研究发现,吸力大。咬合力强,这让邓氏鱼吃起鱼来讲究不多,由于具有超强的捕食能力,所以这种生物的体型越来越大。这种巨无霸型的身材最终导致了它的灭绝—巨大的身躯极大地影响了邓氏鱼的运动速度和灵敏度,这使得它在进化过程中输给了小小的鲨鱼,最终离开生物繁衍进化的舞台,因为觅食能力无敌而巨大,因为过于庞大而最终导致竞争能力低下,因为竞争能力低下而退出生物繁衍进化的舞台。这种结局。让人感到目瞪口呆。

  就像小有小的不足一样,大也有大的弊端。尾大不掉甚至顾头不顾尾,从来都是兵家大忌。

  这对于那些盲目追求恢宏的场面和规模的人来说,应该是一个绝妙的讽刺和启示。

  毫无疑问,一味贪大和追求规模,往往就是一败涂地的开始。

以上邓氏鱼图片简介:邓氏鱼能吃掉鲨鱼却为何物种竞争落败相关内容及邓氏鱼相关图片均来源于网络,版权属邓氏鱼图片简介:邓氏鱼能吃掉鲨鱼却为何物种竞争落败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告知,爱讯网将尽快删除。

阅读量:100000+
推荐量:76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