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讯网,只关注热点资讯!

对中华美食文化的深度发掘(图)

07-07栏目:美食

对中华美食文化的深度发掘(图)

得施亮兄由京城快递来的新著《吃的风度》,逐篇读完,像是尾随他殷勤而周到的导引,切实体验了一场时空跨度达几千年的中国美食文化的游历式穿越——忽而见到了孔圣人,听他有关&ldquo

得施亮兄由京城快递来的新著《吃的风度》,逐篇读完,像是尾随他殷勤而周到的导引,切实体验了一场时空跨度达几千年的中国美食文化的游历式穿越——忽而见到了孔圣人,听他有关“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等美食观的侃侃而谈;忽而又得以拜识留下《闲情偶寄》《随园食单》等传世之作的清代诗人李渔和袁枚,听二位先生一菜一食娓娓道来;忽而相携步入南宋临安城里的一座座酒楼,一睹其“向晚灯烛荧煌”的繁华胜景;忽而接踵又至民国北平城中天桥及什刹海一带的饭摊之中,体会彼时餐饮的闹猛和一个个店家的绝活……施亮兄集十数年对中国饮食文化之悉心关注与研究,以散文之样式,小说之风味,多侧面展示中华美食文化博大精深的美学意义。

将“吃的风度”选做书名安排在了本书的首篇,不只是因为该文前些年发表后被多家报刊与网站转载,在我看来,施亮兄探讨美食的所有文字都流露出他对“吃”所持的种种人生态度。“吃的风度”含有食者的基本素养及美德的养成,食者的姿态与身段,“吃”所透出的人之风骨与处世之道,还包括他对“吃”文化的褒贬与取舍。他厌恶那种山珍海味、觥筹交织、极尽奢华的摆阔气讲排场,观赏并推崇民国时便流行开的三两好友“吃小馆”,推心置腹,酒酣耳热,尽兴而归。他举例说,鲁迅当年和一学生同路归家,爱讯网,在一饭摊上吃荞麦条子而觉着十分美味;还讲到汪曾祺去西双版纳采风,在一处傣族排档吃宵夜,就着一瓶啤酒品尝“烤小鸡”,“先生的童趣在这里表现得淋漓尽致”。

阅读量:100000+
推荐量: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