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讯网,只关注热点资讯!

“流放宁古塔与披甲人为奴”是什么意思?

05-15栏目:历史
TAG: 清朝

  “流放宁古塔与披甲人为奴”是什么意思?“流放宁古塔与披甲人为奴”是清朝惩罚犯人的一种惩罚方式,很多犯人宁愿死,也不愿被“流放宁古塔与披甲人为奴”,可见“流放宁古塔与披甲人为奴”的残酷。清朝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也是封建君主集权最高的一个王朝。它的主旨是皇帝神圣不可侵犯,讲究的是乾纲独断,把天下所有的人都当作奴隶。看满人的自称奴才就知道了,在之前2000多年我们汉人从来没有奴才这一说法。在影视剧、文学作品中,我们能看到清朝皇帝处理钦犯时,总喜欢说:“流放宁古塔与披甲人为奴”。这又是为什么呢?

  

流放宁古塔与披甲人为奴是什么意思

 

  清朝以满族八旗为统治基础,在他们眼里称奴才是上档次了,汉人还没有资格,比如和珅就能自称奴才,而纪晓岚只能说臣。整个王朝是奴化统治,满人是皇家的奴隶奴才,但他们还是贵族也就需要在第一档次的奴隶,叫包衣奴才指投降的汉人或其它民族的人,帮他们干活和朔卫边疆。

  宁古塔是什么地方?

  宁古塔,不是一个塔,而是东北边疆地区的重镇。宁古塔最早为古地名,范围大概是图们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旧属吉林管辖。从顺治年间开始,宁古塔成了清廷流放人员的接收地。

  宁古塔有新旧两城,相距25千米。旧城位于松花江左岸支流海浪河南岸(今为黑龙江省海林市长汀镇旧古塔村)。康熙五年迁建新城于今黑龙江省宁安市城地。其地原为渤海故壤、上京龙泉府故址,距今县城35千米。顺治十年设昂邦章京镇守,长期为清统治东北边疆地区的重镇。每年六月,派出官员至黑龙江下游普禄乡,收受库页岛居民贡貂。

  17世纪中叶,俄国哥萨克侵扰黑龙江流域,清朝多次由此地派兵征讨。康熙元年,更昂邦章京为镇守宁古塔等处将军。十五年,将军移驻吉林乌拉城,以副都统镇守此地。光绪二十九年设绥芬厅于宁古塔,与副都统同城治理军政事务。三十三年裁副都统。宣统元年,绥芬厅升为府,迁驻三岔口。

  为什么说“流放宁古塔”?

  “流放宁古塔”里的流放,是古代的一种刑罚,也就是流刑,把犯人遣送到边远地区服劳役。这些边远地区,要么是未开发的南方苦热苦瘴之地,要么是北方的苦寒之地。清代流放的地点主要是东北三省和西北新疆。清朝之前大多是流放到蛮荒之地,也就是南方未开发的苦热苦瘴之地。发配到宁古塔的罪人,在宁古塔当奴隶,服劳役,开荒、种田、修桥、修路等等。

  不要小看宁古塔,它作为清朝国防重镇,是向朝廷提供八旗兵源和向戍边部队输送物资的重要基地,也是十七世纪末到十八世纪初,东北各族向朝廷进贡礼品的转收点,它与盛京齐名。

  “流放宁古塔”的人,下场大多被冻死、累死、被折磨死等。能活着回来的人不多,能从这里重返朝堂的几乎没有。

  披甲人是什么人?

  披甲人,多指受降后披甲上阵为统领部族征战讨伐的人,地位低于一般军人,高于奴隶。满清八旗制度“以旗统军,以旗统民”,平时耕田打猎,战时披甲上阵。旗丁按照身份地位,又分为“阿哈”、“披甲人”、和“旗丁”三种。阿哈,多是汉人、朝鲜人;披甲人是多是投降的人,民族不一,地位高于阿哈;旗丁是女真人。披甲人就是一种帮助清王朝镇守边疆的,所以,披甲人世代居住边疆,清廷会经常将一些犯人或其家属发配给这些人,稳定军心。

  与披甲人为奴是什么意思?

  “与披甲人为奴”,就是去给披甲人当奴隶。披甲人的地位就够低了,并且都不是什么善茬。给这种人当奴隶,其结果也只有受辱或是被折磨而死,下场比死还要难受。

阅读量:100000+
推荐量: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