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讯网,只关注热点资讯!

世界杯中国媒体氛围20年记录【多图】

07-14栏目:传媒

五月,一个北京中赫国安竞赛日的周五傍晚,天气阴郁,稍显燥热。在一家闻名铁板烧餐厅的二楼临窗而坐,俯瞰大视角下的工体东门,本地青年球迷组成的绿衫军以各种服装造型,三五成群,熙熙攘攘涌入场地外围安检。

南非世界杯,视频转播的网速成熟和宽带低成本已经将世界杯的观察带向了一个很随意很个体化的观察分流,体验分流;巴西世界杯,中国电视的广告投放更故意思,除了零星的啤酒饮料,就是手机就是APP应用。

2002年韩日世界杯

世界杯第一次在中国被文化商业市场大规模性地举行自主包装,自发推广,伴随着都市报纸,交通广播,有线电视的崛起,媒体预热的内容生产形态成为现实。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而那些曾经和我一样嘚嘚瑟瑟的暂时球迷,估量也就是世界杯的随机访客了,因为现役球员除了能叫上一些巴西世界杯90后出彩球员的名字,什么也不知道。

2006年德国世界杯

罗纳尔迪尼奥,也就是小罗同志,在奉行天主教传统的祖国要同时娶两个姑娘为妻,并放在一个婚礼上的新闻,这两天并没有博得关注,优酷在五天前拿下俄罗斯世界杯的独家互联网转播权,好似也没有什么了不起的。

长沙的《体坛周报》生长成了众多穷学生的心头好,《脚球》的大眼记者李承鹏,央视的大眼门面沈冰,解说职业巅峰的黄健翔刘建宏,都获得了巨大的社会知名度和认同感。

世界杯中国媒体氛围20年记录:从燃情岁月到流行消灭

理由粗野而无情:一条有关脚球的东西都没给老子推送,资讯瀑布的信息流里,有日子不让老子看见体育消息,这是因为最近看街舞太多而被体育头条隔离的节奏么?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覆盖世界杯的中国红利已经开始走向消耗和去存量过程,并逐渐传导到中国多年来积存的世界杯暂时球迷群体中,这个消费群体的规模之庞大,尤其是世界杯媒体预热吸引的增量人群,曾经是难以预计的。

那我们不如拭目以待一下,六月十二日的特朗普金正恩会晤,与稍后两天的俄罗斯世界杯开幕,毕竟谁能吸引世人目光更多,吸引中国关注更多。

我可以自豪的回想起,无数同学在当时二十出头的年纪,看球时滔滔不绝精神矍铄的口才,说话踩到点儿的diss能力,丝毫不弱于央视职业解说,而且接地气。

从没屏蔽过体育消息,也没取消过订阅频道,恒大王朝日降西山,里皮执教国脚平淡如水,这些属性标题,我要不是亲手点开,我都怎么知道的?镇静了一下,承认自己不再年轻,究竟,连世界杯都降寞成这个鬼样子,也只配大快朵颐时,伴着下酒菜怀旧一把。

挪移互联网流量的低成本和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智能大屏的无障碍打通,将世界杯赛事的视频分割了,也将世界杯氛围隔离了。

因为他们的媒体关注没有长年累月的延续性光环,没有转化成中国的流行文化元素,大神级别的人物故事可以辐射更多的点线面情怀那是齐达内等一代宗师的事了。

之后,他以“非战斗人员”的身份迅速撤离了德国世界杯的后程解说,那个年代的事儿,想想,都还是乐子。

米卢蒂诺维奇和希丁克成为中国人最熟悉的外国老头名字,罗纳尔迪尼奥、巴拉克、克洛泽是中国人最为感到震撼的新星,韩国球迷的红衫军啦啦队的整齐划一训练有素,韩国宇宙队虽凭实力打进16强。

世界杯中国媒体氛围20年记录:从燃情岁月到流行消灭

这个写照,过来人你可别不承认。

固然,“邋遢帅”战神巴蒂斯图塔的泪水特写,是世界杯的悲情消费头部内容,必须要有的,而且得是铺天盖地。

就在一周前,朋友圈留言对话中,一位小哥哥说,“我的脚球真人秀节目黄了,电视台招不到商”,另一位小姐姐说,“那搞一个制造101的脚球版呗,选11人组成脚球队出道”,小哥哥终止了对话“我的方案比这个更好”。

世界杯中国媒体氛围20年记录:从燃情岁月到流行消灭

以微信公众号,新闻APP为主的大量新媒体资讯随叫随到,结合传统媒体的深度报道,想知道什么,俯拾即是。

(原标题:世界杯中国媒体氛围20年记录:从燃情岁月到流行消灭)

那一年,无数人连春节晚会都不看了,很难说回家开电视看世界杯,恰巧,大学宿舍里,有了电视,有了互联网,有了笔记本电脑,甚至有了内网流媒体直播,要说八零后大学生在大学宿舍里第一次集体观摩世界杯的共同记忆,就是这次杯赛。

这个景漂亮在秩序上。多少年了,地铁车厢里,新闻镜头里,国安球迷的自发性,自组织活力和越来越有修养的素养进步,慢慢构成了一道集体美学与纪律美感。

但黑完意大利,再阴西班牙的辣眼睛明抢套路,实在让中国人除了对安贞焕头球美和堪比F4的气质与容颜竖起大拇指,以及全队跑不死的耐力折服外,再无其他尊重,中国人第一次了解到赢得起的素养有多关乎国体。

2014年世界杯周期我做过实验考察的,都是关键场次,约好的看球止于大家那个时候都接近30岁熬不了夜,纷纷临阵脱逃;室内看球场所,上座率不脚二分之一,室外看球场所,上座率不脚三分之一,仔细看球的没几个,刷手机的有的是,一群人甭管认识不认识,叫好和叫衰的那个点儿,怎么都觉着不在点儿上。

时差的超级便利,使所有竞赛基本在下午和晚间黄金时段现场直播,大量青少年从网吧里的CS联机乱战和网络游戏《传说》《魔力宝贝》《石器时代》中解脱出来,跟着班集体看教室的闭路电视开路转播,或者逃学逃课回家看球。

我们看到了百事可乐不同制式的标准瓶装上,随机印有当年世界杯决赛圈第一次扩充成32强的各队首领球员,以及官方赛事主题曲演唱者瑞奇马丁的酷炫肖像。

从来不算球迷,但关注脚球类型的体育传媒或者文体联动,跟无数人一样,是小时候就养成的碎片化阅读习惯,这也是新闻爱好者和发烧友最基本的茶余饭后之一。

2008年,在中国四川抗震救灾和北京奥运会开幕间隙进行的欧洲杯由瑞士、奥地利一起搞,但是由于众所周知的中国特殊艰难,以及欧洲抵制北京奥运会的政治原因,这届欧洲杯除了俄罗斯球星阿尔沙文的昙花一现,在中国确实没有什么影响力。

32强各队全家福海报卖到脱销,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从那时起,也着手丰富了体育节目形态,开发了世界杯竞赛前的人物专题节目,每一个彼时的球星都在电视里得到了立体生动的幕后展现。

俄罗斯世界杯,每个人的朋友圈资讯预热在开幕式揭幕赛两周前一定很佛系,对于大多数人贴身的信息通道而言,世界杯的文化价值但凡没有密集的熟人群体去预热,呈现的大约就是无奈降寞,或者日渐式微。

你寻不到这两届世界杯能产生共鸣和传唱效应的主题曲,也许南非世界杯赛场的呜呜祖拉,能给你留下点什么洗脑记忆。

如日中天的时代偶像,博得全亚洲尤其是中国人民热爱的贝克汉姆也是在那届世界杯前,就被树立好人设的,这人设在两年后贝克汉姆出轨被抓现行,也没在传统保守的亚洲妇女这里破掉,恰恰相反,两年后的史上最火爆欧洲杯,贝克汉姆在中国人心中更被巩固成了英格兰乃至英国的名片。

此刻提到现役球星,恐怕非专业球迷的反应还是唯梅西与C罗间停留,这就是全民脚球文化一个式微反常的切口。球星是脚球的支点,球星荒让世界杯已然承载不起流行文化的符号输出了。

世界杯是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奋进的大会,惟独大师云集,群星荟萃的时代,它才构成强势的,传染病式的集体无意识文化标签,整个八零年代,九零年代的世界杯算是一种盛典和仪轨,本世纪一零年代,也基本是。

阅读量:100000+
推荐量: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