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壳上市难:卖壳失败案例接二连三【多图】
“因会后事项未降实而二次上会的,以前只在IPO浮上过,重组应该算是头一遭,确实罕见。”北京一位投行高管表示,“监管层确实下定决心,要把借壳上市等同IPO执行。”
一位中信系保代则说,“发审委让武昌鱼规范合同并公开披露六份合同,说明现在的审核方向是重视信息披露,淡化了实质性审核。否则,第一次过会时,发审委既然已经看出了六份合同有问题,就应该直接否掉了。”
如本网所刊载稿件、图片涉及版权问题,请版权人来电、来函与本网联系。联系电话:010-88890160。“假如能IPO, 我想没有公司会挑选借壳。”一位券商投行人士分析指出,和IPO相比,借壳一是要支付“壳”成本,另外融资难度也会大无数,“现在IPO的时候还可以举行老股转让,部分投资时光长的PE可以挑选直接套现,机构的动力也会更强。”该人士进一步预测,借壳重组的炒作将逐步淡出A股市场。
*ST天一与医药企业景峰制药的借壳重组方案同样未能获得监管部门的核准。事实上,早在公司重组方案上会前,景峰制药股东之一的同创伟业就曾表示,“真是有点亏。”据同创伟业相关负责人介绍,景峰制药资产质量很好,各方面条件也都具备,借壳是由于IPO暂停之后各方面都比较着急,以实现更快退出,但对股东来说,相对回报也要落低无数。
该保代认为,发审委既然给了武昌鱼补充会后事项的机会,就是希翼上市公司能更准确、完整地披露信息。(编辑:禾田)
事实上,此前汇源通信的重组告吹,已经明确披露就是因为标的资产无法达到“等同IPO”的标准。
据上海证券报报道,万好万家昨日宣布终止重组,第三度卖壳失败。而此前已相继有三房巷、*ST天一等多家公司宣布终止重组。对此,有券商投行人士分析认为,监管部门提高了对借壳方的基本面要求,一些重组事项不得不终止。另外,IPO重启之后,一些优质公司有了上市渠道,也不情愿为“壳”花费太高的成本。
据金证券报道,好不容易成功过会的武昌鱼(600275),却因为会后事项“不及格”不得不二次上会,并最终导致重组计划降空。1月2日晚间,公司公告称重大资产重组经证监会审核未获通过,其股票自1月3日起复牌。
【中国经营网综合报道】IPO重启,ssl,监管部门提高了对借壳方的基本面要求等多重因素导致市场中壳资源不再受到追捧。报道称,近日,卖壳失败案例接二连三发生。
*除《中国经营报》署名文章外,其他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中国经营网立场。 万好万家公告显示,公司之所以终止重大资产重组,是由于近期各监管部门就构成借壳上市的重大资产重组出具了一系列指导意见,增加了对申报文件中财务报告期间的要求;同时,借壳方鑫海科技在规定时光内无法提供所需的资产审计、评估、盈利预测等相关材料,导致公司董事会不能按期公布召开本次重大资产重组事项的股东大会通知。 沪上一位PE人士也直言,“监管部门直接将借壳上市标准等同于IPO,可见借壳上市收紧是一种趋势。创业板现在明确不能借壳,主板虽然还能借壳,但标准已全面收紧。市场要领略这个信号,就是监管层不欢迎借壳上市。” 昨日复牌的三房巷终止重组则是另一番情形。据公告,三房巷会同中介机构与交易对方举行了充分沟通和磋商,就合作条件举行了深入讨论,最终仍未能就相关重要交易条款达成一致意见。有券商人士透露,三房巷的重组对象北京数字天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数字天域”)决定放弃借壳,有可能转道IPO。